服务简介
背景:
共同轻链构型的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很好的解决轻重链链错配的问题,且在结构上和天然的IgG型抗体高度一致。相比于各种非人体内大量存在的双特异性抗体构型,共同轻链构型的双特异性抗体在人体内的成药性和安全性将更好,为了快速获得成药性好、亲和力高、多样性高的共同轻链抗体,三优隆重推出万亿共同轻链抗体库筛选服务。
方法:
通过成药性较好的轻链序列和具有高度多样性的人源抗体重链序列组合,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共同轻链的Fab抗体文库,运用高通量海选、筛选及真核表达鉴定系统,一步产生共同轻链抗体。
优势:
一步获得针对于同一个靶点不同表位或不同靶点的共同轻链抗体;获得的共同轻链抗体为全人源抗体,可直接用于双特异抗体开发。
案例:
三优生物通过人源重组共轻体库已完成数十个项目筛选验证;针对不同的靶点,平均可获得上百个序列独特、亲和力较好的先导抗体分子。
服务亮点
优选轻链,成药性较好
从数千条不同Germline的轻链经过层层筛选,挑选成药性较好轻链。真核细胞表达,全长水平活性及成药性验证。
多样化重链,分子数多
优选的人源轻链germline组合万亿级人源化重链序列,经过数十个靶点的验证,每个靶点可获得数百个先导抗体分子。
筛选策略多样,分子优
采用Fc/His标签交叉、固液交叉、细胞蛋白交叉、竞争及阻断筛选的多样筛选策略,高效筛选优选抗体。
全人源抗体,安全性高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筛选,可直接获得人源抗体,安全性较高。结构与天然的IgG抗体一致,稳定性增加,双抗半衰期更长。
轻重链准确配对,应用广
优选轻链搭载重链 KIH 技术,提高目标抗体获得率,且无需额外工程设计。适用于开发双抗、双靶或双表位ADC的治疗或检测用抗体。
服务内容
阶段拆解
服务特性
1. 优选轻链组合多样性重链序列
如图Fig. 1所示,在人天然抗体的轻链基因家族中,IGKV3-11、IGKV3-20、IGKV1-39家族的轻链占比最高。如图Fig. 2所示,在人天然抗体的重链基因家族中,IGHV3、IGHV4、IGHV1家族的重链占比最高。三优生物通过数千轻链层层筛选,最终筛选到的轻链组合自然界占比较高的重链亚型,构建了超万亿人重组共同轻链抗体库,遵循自然,抗体多样性高。
Fig. 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VL germline
Fig. 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VH germline
2. 先导抗体数量多
从三优超万亿人重组共轻库筛出的先导分子数量多。通过7个不同靶点对共同轻链库进行筛选验证,结果如图Fig. 3所示,共获得4942个具有独特序列的共同轻链抗体克隆,所得独特序列克隆平均数为706 个。
Fig. 3 Antibody number per project
3. 先导抗体多样性高
从三优超万亿人重组共轻库筛出的先导分子多样性高。将三优万亿人重组共轻库中筛选到的先导分子重链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如图Fig. 4所示,各个先导分子重链序列差异较大, 多样性高。
Fig. 4 Statistics of Binder diversity
4. 抗体蛋白表达量高
通过Fortebio 检测共轻库候选抗体和已上市或在研抗体的真核表达量,结果如图Fig. 5所示,共轻库候选抗体 (CLC)表达量平均值为123.9 μg/mL,已上市或在研抗体 (mAb) 的表达量平均值为74.23 μg/mL. 结果表明,共轻库候选抗体具有较高的真核蛋白表达量。
Fig. 5 Comparison of expression quantity
5. 抗体蛋白亲和力高
通过ELISA 方法检测人源库 (hRAL) 和共轻库 (CLC) 候选抗体的结合活性。结果如图Fig. 6所示,人源库候选抗体EC50在0.01-0.1之间的占比为94.44%,而共轻库候选抗体EC50在0.001-0.01之间的占比为78.95%。结果表明,共轻库候选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
Fig. 6 Comparison of antibody affinity
6. 全面成药性评价体系
超万亿人重组共轻库子库筛选服务获得的分子构建全长后,对抗体的表达量及抗体的生化理化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如Table 1所示,包括纯度及浓度测定、一级结构分析和亲和力及亲和动力学等多个维度。
Table 1 Drug developability of Antibody from ST-CLC
技术流程
案例展示
案例1:抗5T4共同轻链抗体的开发
1. 背景
5T4 是由TPBG基因编码的高度糖基化的跨膜糖蛋白,胞外区包含8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区域,两侧为富含半胱氨酸区。5T4 极少表达于正常成人组织,但在大多数肿瘤细胞,如95%的非小细胞肺癌、肾癌或胰腺癌中均高水平表达,另外5T4 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胃癌等低治愈率直接相关。
1.1 临床竞争格局
截止目前,全球有5款抗5T4 抗体药物处于临床在研,其中活跃的有3项,分别是Asana Bio 和Byondis 开发的ADC、Genmab开发的CD3双抗。
1.2 单克隆抗体MOA
肿瘤细胞上5T4 和CXCR4 共同定位于细胞膜,促进对CXCL12 应答,激活ERK/AKT 信号通路,导致肿瘤转移和扩散。抗体通过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通过激活杀伤性免疫细胞(双抗)或偶联毒物(ADC)来发挥肿瘤杀伤作用。
2. 抗5T4抗体关键结果
2.1. 细胞水平结合活性
通过三优万亿人源共同轻链库筛选获得的共同轻链候选分子大多具有较好的细胞水平结合活性。图 Fig. 1展示了采用 FACS 分析候选分子在 5T4 过表达细胞上亲和活性,候选抗体Ab1 和Ab2 的亲和力与对照抗体相当。
Fig. 1 Binding affinity determination by FACS
2.2. 表位分组及结构模拟
运用BLI法将共轻库筛选获得两个优选分子与Bench Marker(BM)分别两两组合进行表位竞争,结果如Fig. 2所示,Ab1与BM竞争结合5T4抗原蛋白,Ab2与其他两个抗体均不竞争结合5T4靶点蛋白,结果表明,Ab1和BM结合同一组表位,而Ab2结合另外一组表位
Fig. 2 Epitope grouping and structural simulation
2.3. 共同轻链双表位抗体亲和力检测
运用BLI法检测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CLC01)与5T4抗原蛋白结合活性,结果如Fig. 3所示,组合成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CLC01 结合解离常数提高到6.42E-10,结果表明,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显著提高抗原蛋白亲和力。
Fig. 3 Affinity testing of antibodies
2.4. 共同轻链双表位抗体细胞结合活性
运用FACS法检测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CLC01)与5T4阳性肿瘤细胞的亲和活性,结果如 Fig. 4所示, 相较于单抗组合成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BsAb01与肿瘤细胞结合MFI上平台提高到27939,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显著提高肿瘤细胞FACS活性。
Fig. 3 Affinity testing of antibodies
2.5. 体外药效分析
运用Fab Zap法对共同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CLC01)进行内吞检测,结果如 Fig. 5所示, BsAb01细胞活性抑制率IC50提高到0.0016 nM,显著优于单抗Ab1(IC50: 0.0029 nM )和Ab2 (IC50: 0.0032 nM ),共同轻链双表位双抗显著提高内吞效率。
Fig. 5 Internalization assay by Fab Zap
科研成果
客服咨询
姓名
电子邮箱
公司名称
电话(让我们快速联系您!)
留言
提交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