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
第一大类:FACS检测
子类 1 亲和筛选
-L1抗体亲和筛选:Benchmark的EC50值为0.360 nM,Candidate 2的EC50值为0.330 nM,Candidate 2与细胞的亲和能力优于Benchmark。所有候选抗体与细胞均有较好的亲和能力。
子类 2 阻断筛选
TNFR2抗体阻断筛选:Benchmark的IC50值为0.110 μg/mL。Candidate 1-3的EC50值低于Benchmark,因此其阻断效果优于Benchmark。所有候选抗体与细胞均有较好的阻断能力。
子类 3 竞争筛选
PD-L1抗体竞争筛选:Benchmark的IC50值为3.30 nM,Candidate 1-4的IC50值分别为0.478 nM、0.831 nM、0.614 nM和0.762 nM。所有候选抗体与Benchmark有较好的竞争结合细胞的能力。
子类 4 T细胞增殖
FACS法检测T细胞增殖:通过分析增殖后T细胞的荧光强度来计算增殖的活性,如上图所示,CD4+增殖比例为26.72%,CD8+增殖比例为43.85%。CD3抗体介导的T细胞增殖非常明显。
子类 5 PBMC中免疫细胞亚群分析
FACS法分析PBMC中各类免疫细胞的亚群比例:利用流式细胞术,用不同marker的荧光抗体对人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通过荧光区分不同细胞群,并统计各自的占比。人的PBMC中各类细胞的检测的占比图如上图所示,PBMC中CD3阳性比例为58.33%,CD4阳性比例为26.42%,CD8阳性比例为24.92%,CD16阳性比例为6.71%,CD56阳性比例为9.27%,CD19阳性比例为15.78%,CD14阳性比例为16.28%,CD45阳性比例为98.01%。
第二大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子类 6 抑制型免疫检查点
PD-L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Benchmark的IC50为0.064μg/mL,能够较好的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活化。 Candidate 1的IC50值为0.069 μg/mL,显示出了与Benchmark相当的阻断活性。
子类 7 激活型免疫检查点
CD40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Benchmark的EC50为0.256 μg/mL,能够较好的激活CD40通路活化。 Candidate 3的EC50值为0.139 μg/mL,显示出了优于Benchmark的激活活性。
子类 8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VEGF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Benchmark的IC50值为0.005 μg/mL,能够较好的阻断VEGF/VEGFR2信号通路活化。Candidate 1-3的IC50值均大于Benchmark,其阻断效果差于Benchmark。
子类 9 抗体Fc端效应
ADC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Benchmark的EC50值为0.299 nM,其Fc能够较好的结合CD16a并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触发NF-κB驱动的荧光素酶表达,实验窗口可达10倍以上,灵敏度可达1 nM以下。
第三大类:细胞增殖抑制
子类 10 细胞增殖抑制
MTS法检测HER2抗体增殖抑制活性:Benchmark 1的IC50值为0.436 nM,Benchmark 2的IC50值为0.512 nM。2个Benchmark均能够阻断HER2二聚化造成的信号通路激活,展现出了较好的抑制靶细胞增殖的药效。
子类 11 细胞周期检测
FACS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PI试剂染色。含有双份基因组DNA的G2/M期细胞的荧光强度是G0/G1期的2倍,正在DNA复制的S期细胞的荧光强度介于中间。如上图所示,正常培养的大部分处于G0/G1期以及S期。
子类 12 检测凋亡通路Caspase
Caspase-Glo检测TF-1细胞凋亡通路:TL1A与放线菌酮(CHX)协同可以刺激Caspase信号通路,诱导TF-1细胞凋亡,抗体可以抑制凋亡。 Benchmark的IC50值为0.030 μg/mL,显示出较好的抑制凋亡的效果。
子类 13 直接检测细胞凋亡
CTG法检测TNFα诱导的靶细胞凋亡:TNFα与TNFR2-Jurkat细胞结合时会诱导细胞凋亡。Benchmark可以阻断TNFα和TNFR2的结合,其IC50值为0.766 nM,显示出较好的阻断TNFα-TNFR2通路的效果。
子类 14 人补体CDC效应
MTS法检测CD20抗体的对人补体的CDC活性: Benchmark、人补体、靶细胞共孵育后,通过MTS法检测CDC活性。Rituximab的EC50值为0.058 μg/mL,有72%的杀伤活性窗口。
子类 15 猴补体CDC效应
TS法检测CD20抗体的对猴补体的CDC活性:Benchmark、人补体、靶细胞共孵育后,通过MTS法检测CDC活性。Rituximab的EC50值为0.294 μg/mL,有80%的杀伤活性窗口。
第四大类:信号通路检测
子类 16 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
ELISA法检测抗体抑制IL-17A诱导细胞分泌IL-6:Benchmark的IC50值为2.343 nM,Candidate 1和2的IC50值分别为2.788 nM和2.013 nM。2个Candidate和Benchmark均能够阻断IL-17A—IL-17R通路,抑制IL-6的分泌 。
子类 17 FACS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
CBA检测微量样本中的多细胞因子:利用一系列不同荧光强度的微球对细胞培养上清样品中的IFN-γ、TNF-α、IL-10、IL-6、IL-4、IL-2等细胞因子进行测定,与阴性对照相比,6种细胞因子分泌均增加,且IL-6分泌最显著。
子类 18 胞内磷酸化检测
ELISA法检测抗体抑制细胞STAT3磷酸化:Benchmark能够阻断某自免相关细胞因子诱导的DU145胞内STAT3磷酸化,IC50值为15.92 nM,最大抑制率可达90%,实验体系可用于筛选候选抗体。
子类 19 检测膜蛋白表达量变化
FACS法检测抗体抑制膜蛋白CD95的表达:CD40与CD40L结合后会促进CD95的表达,加剧细胞凋亡。Benchmark可以阻断该信号通路,IC50值为0.013 μg/mL。4个Candidate与Benchmark具有相当的抑制凋亡的效果。
第五大类:免疫细胞相关
子类 20 T细胞杀伤靶细胞
CD3/TSA双抗介导的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将靶细胞、PBMC和CD3/TSA双特异性抗体进行共孵育,使用LDH检测杀伤效果。Benchmark的IC50值为0.009 nM,最大杀伤率为35%。
子类 21 T细胞激活
BTN3A抗体对γδT细胞的激活效果:如上图所示,Benchmark(ICT01)可以靶向BTN3A并激活γδT细胞,具有良好的浓度依赖性,在6 μg/mL的剂量下,最大的窗口可以达到25%。
子类 22 T细胞抑制解除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将CD4+T细胞和另一个供体的DC细胞共培养,由于MHC错配,DC能刺激CD4+T细胞的增殖、分泌IL-2、分泌IFN-γ。DC细胞表面表达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并抑制T细胞激活。PD-1或PD-L1抗体可以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并解除抑制,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如上图所示,3个Benchmark均可解除PD-1—PD-L1的抑制信号,促进IL-2和IFN-γ的分泌。在同样的剂量下,Candidate展现出比Benchmark更好的药效。
子类 23 NK细胞杀伤靶细胞
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将靶细胞、PBMC、抗体进行共孵育,使用LDH检测ADCC效果。 Benchmark的IC50值为0.018 μg/mL,在0.2 μg/mL剂量下达到最大靶细胞杀伤,最大杀伤率为25%。
子类 24 NK细胞激活
NKG2D抗体直接激活NK细胞:将抗体与NK细胞进行共孵育,Benchmark和Candidate 3能够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和表达CD107a(未展示),抗体有较好的激活NK细胞的效果 。
子类 25 巨噬细胞吞噬
CD47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靶细胞:将CFSE标记的肿瘤细胞、巨噬细胞、CD47抗体进行共孵育,吞噬3小时后,Benchmark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吞噬率达到44%,Candidate 2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吞噬率达到46%。
子类 26 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抗体介导的M2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1型:单核细胞经M-CSF诱导和IL-4诱导并得到M2型巨噬细胞。阳性对照LPS可以将M2型(CD206)巨噬细胞逆转至M1型(CD86),逆转率为85%,Candidate 1的逆转率为74%。
子类 27 单核细胞激活
TREM1抗体激活单核细胞:使用包被Benchmark的细胞板可以产生交联效应,诱导单核细胞表面的TREM1形成聚体并激活IL-8分泌,Benchmark在25 μg/mL浓度下可以达到4.5倍的IL-8分泌增加。
子类 28 髓系细胞分化为MDSC
CD100抗体抑制髓系细胞分化成MDSC:将髓系细胞、CD100重组蛋白、抗体共孵育,通过FACS检测MDSC(CD33+HLADRlowCD11b+)比例。Benchmark和3个Candidate都可以抑制CD100的功能,最大抑制率为20%。
子类 29 MDSC抑制效应检测
MDSC抑制CD8+T细胞增殖:将诱导的MDSC(CD33+HLA-DRlowCD11b+)、CFSE标记的CD8+T细胞共孵育,通过FACS检测CD8+细胞增殖。如上图所示,体系中MDSC的比例越高,CD8+T细胞的增殖代数出现显著减少。实验结果表明MDSC对CD8+T细胞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第六大类:抗体内吞
子类 30-32 单荧光法(左),双荧光法(中),pH-rodo偶联法(右)
3种荧光法检测Trop2抗体的内吞效应:单荧光法(左),Sacituzumab在Trop2-HEK293细胞上的内吞率在第3小时可达38%。双荧光法(中),Sacituzumab在Trop2-HEK293细胞上的内吞率在第0.5小时可达16% 。 pH-rodo法(右),Sacituzumab在Trop2-HEK293细胞上的内吞率在第4小时可达36% ,第24小时可达76% 。不同的荧光检测方法有各自的局限性并造成检测结果有所差异,荧光法主要评价抗体被内吞的速率。
子类 33 Fab-ZAP偶联法
Fab-ZAP偶联法筛选Trop2内吞抗体:将Fab-ZAP和抗体偶 子类 40 蛋白酶活性检测 子类 41 补体级联通路联,抗体引导ZAP复合物结合靶细胞、内化、杀伤细胞。Benchmark的EC50值为0.004 nM,48小时的最大杀伤率可以达到69%。
子类 34 ADC杀伤法
ADC杀伤法筛选Trop2内吞抗体:将抗体和MMAE毒素进行偶联并得到ADC。将偶联好的ADC、靶细胞进行共孵育,48小时用MTS检测活细胞水平。Benchmark的EC50值为0.217 nM,48小时的最大杀伤率可以达到92%。
第七大类:细胞行为
子类 35-36 迁移/趋化
X靶点抗体抑制HUVEC细胞迁移:上室接种HUVEC细胞并移除培养基中的血清,下室添加配体、培养基和2%FBS。Benchmark在100 μg/mL剂量下,HUVEC细胞的迁移抑制率降低为63%。
子类 37 侵袭
X靶点抗体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上室接种MDA-MB-231细胞并移除培养基中的血清,下室添加配体、培养基和2%FBS,膜上铺细胞外基质。Benchmark在10 μg/mL时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
子类 38 粘附
X靶点抗体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粘附:分离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并置于预包被基质的细胞板中。经剂量为50 μg/mL的Candidate 1处理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得到增强,窗口约1倍左右。
子类 39 内皮细胞成管
X靶点抗体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粘附:分离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并置于预包被基质的细胞板中。经剂量为50 μg/mL的Candidate 1处理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得到增强,窗口约1倍左右。
第八大类:非细胞类
子类 40 蛋白酶活性检测
X靶点抗体解除其对脂蛋白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将X靶点重组蛋白、脂蛋白脂肪酶、Benchmark进行共孵育。6 μg/mL的Benchmark体系中,产物信号显著上升,表明其可以解除X靶点重组蛋白对脂蛋白脂肪酶的抑制活性。
子类 41 补体级联通路
X靶点抗体抑制补体生产MAC:将补体血清、Benchmark进行共孵育。25 μg/mL的Benchmark体系中,MAC的产物生成抑制率为78%。Candidate 1体系中,MAC的产物生成抑制率为78%。
客服咨询
姓名
电子邮箱
公司名称
电话(让我们快速联系您!)
留言
咨询